各学院: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校实践创新教育改革,拓展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下,山东大学发起“2024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大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旨在推动高校文科人才培养实质性“脱虚向实”,强化文科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扩展文科各专业扎根实际、深入一线的实习实践,提高文科学生直接服务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现将我校相关参赛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融创赋能 实践致新
二、大赛时间
2024年10月-12月
三、参赛对象及形式
(一)本次大赛面向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二)大赛参赛形式为团队赛。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段组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
(三)大赛设置文史哲、经管法、教育、艺术四个组别,参赛团队可根据实践内容从中任选一个组别参赛。
(四)参赛团队结合各自学科专业特点及开展的实践创新活动内容,在报名时选择理论型实践创新项目或应用型实践创新项目。
理论型实践创新项目主要通过文献搜集与分析、历史研究、科研训练、实地考察调研等形式开展实践,重点突出对社会现象及问题的学理性分析、创造性思考与论证、经验总结与规律归纳、前沿性理论创新、写作等过程,成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论文、报告、作品、原始创新成果、自主知识产权等。
应用型实践创新项目主要通过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案例研究、方案制定、产品设计、应用开发等形式开展实践,重点突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发现与分析、方案制定与论证、产品设计、实验模拟、实践检验与应用等过程,成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策划书、商业计划书、报告、方案、应用、产品、图片或视频作品等。
四、参赛要求
(一)每支参赛团队由3-15名学生和1-3名指导教师组成,其中团队负责人1名。每人限负责一个团队,但可同时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其他团队报名。每位指导教师至多指导2支参赛团队。
(二)参赛团队须如实按时填写并提交项目材料,各学院要严格审查参赛项目,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三)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应在创意、想法、思路等方面具有原创性,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权利。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提出并查证,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五、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10月15日-10月31日)
参赛团队通过大赛系统进行报名及参赛作品上传(网址:https://xwkds.fltrp.com/)。大赛报名截止时间10月31日23:00,参赛团队根据学生系统操作手册(附件1)在规定时间内上传作品,超过指定时间、不按要求提供材料或材料不完整的团队将取消参赛资格。大赛系统提交作品及材料如下:
1.参赛诚信承诺书(附件2);
2.《实践创新项目报告》(附件3);
3.项目汇报PPT;
4.实践创新成果等有关支撑材料(文件数不超过6个,单个文件≤50M)。
(二)校级初赛(11月)
1.请项目团队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准备好相应的申报材料,并对申报材料真实性负责,不得弄虚作假。
2.参赛项目请以学院为单位,于10月31日前将《实践创新项目报告》(附件3)、项目汇报PPT、《参赛项目报名汇总表》(附件4)电子版发送至邮箱zh@xzit.edu.cn,《参赛项目报名汇总表》纸质版材料送至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创业实践科(敬业楼205室)。项目命名按如下格式:“学院+项目名称+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
3.学校通过大赛系统对报名参赛项目进行资格审核,对资格审核通过的项目组织评审后(评审指标见附件5),根据大赛组委会要求,择优遴选优秀项目参加全国决赛。
(三)全国决赛(12月)
分为网评赛和现场赛。网评赛阶段组织评审专家按照不同组别对所有晋级决赛项目进行网评,以《实践创新项目报告》为主要依据,结合汇报PPT、支撑材料,对项目进行评定,遴选40%的项目晋级现场赛。现场赛阶段组织参赛团队使用PPT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评审专家综合展示及答辩情况进行评定,决出大赛金奖、银奖、铜奖。
六、其他事宜
(一)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做好学生参与实践创新项目竞赛准备工作,鼓励学院师生积极参与。
(二)指导教师要加强指导,做好学生参赛保障,切实对学生开展竞赛指导与帮助。
(三)参赛团队负责人可加入赛事QQ群“915093351”,以便及时获取赛事资讯、进行参赛咨询等。
(四)未尽事宜,请详见
https://xwkds.fltrp.com/c/2024-09-10/522662.shtml
联系人:赵辉 赵保同
联系电话:83689617(短号:6617)
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2024年10月15日
供稿:赵保同
审核:袁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