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学习实践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领会,全面贯彻落实,针对新质生产力能更加精准有效的赋能地方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这一主题,3月15日下午,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在徐州工程学院组织召开了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徐州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专题探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徐州市科技专家团代表、淮海经济区国际邮件互换局跨境产业园、徐州工程学院商学院教师代表、部分相关企业代表、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20余人。研讨会通过科创中国平台面向全国线上直播。会议由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袁兴国主持。
会上,淮海经济区国际邮件互换局跨境产业园负责人薛奎总经理详细介绍了跨境产业园在徐州当前发展的情况及下一步在淮海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构想,并就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徐州地区数字贸易、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第三方服务等方面的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开展研讨交流。他热诚欢迎各位专家和高校广大师生到产业园开展科研创新和实习实训,他表示产业园拟加快和相关高校深度协作,产教融合促进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
徐州市科技专家团副团长袁必佳等专家、企业家纷纷提出了推动深化区域资源协作,促进新质生产力助力徐州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袁兴国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在当下,深刻领悟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校企地发挥各自优势,精准对接、深化合作。要充分结合徐州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特征来寻求新质生产力赋能徐州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就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而言,具体讲要促进三个融合:
一是促进科学与技术相融合。结合徐州的产业基础特征,加强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有针对性的向应用新技术转化。为此,我们要梳理目前我市研发资源的布局和方向,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为统领,重塑研发机构的应用新技术对徐州地域的针对性;二是促进新技术与我市全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加快在我市各个产业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中寻找和推动新技术落地的效率。为此,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和发展情况为核心指标、内容,广泛开展调查、研讨活动,真正找到弱项、短板,在推动新技术落地应用方面研究具体可行的举措;三是促进劳动者与新技术相融合。要组织动员大批劳动者,尤其是我市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的各级各类劳动者,学懂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加快掌握新技术的操作使用技能,逐步把一般的劳动者培育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为此,各级各类高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机构等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就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方向这一政治站位,为我市全力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徐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创新型人才资源保障。


文图:赵辉
终审:袁兴国